【暑期社会实践】教科学子赴滁州市探索非遗文化

作者:陈玉婷发布时间:2023-09-01浏览次数:17

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响应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敬畏历史、敬畏文化,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71日到714日,团队成员怀揣着对非遗文化的敬意,深入滁州市和凤阳县,以亲身实践的方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71日到714日,团队成员前往滁州市文化馆、凤阳县博物馆、凤阳县文化馆,开展本次探索滁州非遗文化社会实践活动。

在滁州市文化馆,团队成员了解到了滁州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如:有凤阳“一绝”和“东方芭蕾”之美称的凤阳花鼓,造型特点和表现手法独具一格的凤画,曲调欢快、抒情的南谯民歌,来安县的手狮灯,明光市的流星赶月,浓郁地方风格的凤阳花鼓戏等等;同时,团队成员认识到了非遗传承人:欧家玲、刘明英、邓家芳、邓凡兰老师等。

在凤阳县博物馆,团队成员了解到了凤阳花鼓、凤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悠久、璀璨的历史。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形式为姑嫂二人,一人击鼓,一人击锣,口唱小调,鼓锣间敲。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凤阳花鼓成了凤阳人自娱自乐的工具。凤画又称龙凤画,是安徽凤阳的传统工艺美术品。源于明初,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凤阳凤画经历代艺人不断创造,逐渐形成一套独特的传统艺术风格和陈式。

在凤阳县文化馆,团队成员进一步了解到了凤阳花鼓、凤画、凤阳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保护与传承。原生态的凤阳花鼓是一人打鼓,一人大锣,口唱民间小调,表演分为“唱门头”和“坐唱”两种形式。凤画的作画手法,分为两类:一是以单线勾勒,墨色晕染的水墨凤画;一是以墨线勾勒,施以重彩的五彩凤画。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使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非遗文化的重要性,了解非遗文化对于继承、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而且让团队成员意识到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是每个人肩负的社会责任,从而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探索滁州非遗文化有利于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让更多人参与到非遗文化中来,感受和传承优秀非遗文化,从而更好地推广和弘扬非遗文化。(通讯员:吴迪;初审:王芸)


终审人:音坤